11月6日下午,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“大师讲坛”系列讲座第三期在新传大楼102报告厅举行。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顾理平带来了以“意义的建构:研究生的读书与学术写作”为题的精彩讲座。本场讲座由我院新闻系教师范海潮博士主持,2024级全体研究生线上线下共同参与。
讲座伊始,顾老师以“智能社会为什么读书”这一问题切入。他首先介绍了人类认知的积累过程。纵观历史,语言的出现开启了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之旅,文字的出现使文明得以传承,而如今数字化和智能技术的出现,让人类认知得以借助技术工具得到革命性的扩张。
以此为背景,顾老师指出在智能社会中,读书仍然是认知革命的重要基础。首先,读书能够让人们保持思考与警惕,“在安享智能生活舒适便利的同时,保持人类可贵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。”顾老师认为,读书能够推动人们进行更深刻的思考,也能够帮助每一个人更好地坚守人的主体性。
接着,顾老师就读书的意义展开深入讨论。他提出,读书能够使人们学会独处并且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。随后,顾老师结合自身学术经验,和同学们分享了有效阅读书籍的方法。他以自身教学经验为例,呼唤同学们回归纸质阅读,提高记忆水平,并指出相较于博览群书,专精阅读能够为同学们带来更多收获。同时,他认为研究生在进行研究初期,应循序渐进地成长。从阅读期刊杂志、体会一篇合格论文的框架结构开始,再逐渐尝试厘清专著的框架结构,努力探寻理论的流变。除此之外,他还建议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与他人展开交流,参与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,在观点的碰撞中获得有价值的思想。
在顾老师看来,深度阅读能够建构生命意义和价值,并启发人们进行思考和比较,最终获得新智。论及“我们为什么要读‘无用’之书”时,顾老师提出,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往往凭借“无用”之书构建而成,因为这些书籍往往具有较强的前瞻性。同时他提醒同学们,读书的数量和速度并不是可以比较的东西,读懂一本书,比泛读十本书更有价值。
“我们需要在提出问题中感知现实社会和认知世界的无穷魅力。”演讲临近尾声,顾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“问题意识”,并强调问题意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。他指出同学们应以强烈的人文关怀为基础,学会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中提出问题,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解决问题,从问题出发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。
讲座互动环节,顾老师就“当前与手机24小时接触,如何断联”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。他指出每个人都是社会人,彻底断联并不现实,但遇到重要事件时,应当适时断联,有所取舍,以保思维之连贯。最后,顾老师以“读书使人快乐,学术令人充实”两句作结,祝愿同学们在阅读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快乐。
在本场讲座中,顾理平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学术经验,向学生们揭示了为何读书、如何有效读书以及怎样带着问题意识去做研究,传授了详细有效的阅读方法,为学生们未来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与生活指明了方向。